吾和建筑設計事務所:成都萬科云城項目理想加移動辦公空間欣賞
2019年,吾和建筑設計事務所迎來了一次與萬科的合作——一個不被看好的地下辦公空間室內設計。第一次勘測現場,我們就發現將要面臨的,是仍在土建施工中的地下室:低矮的層高、昏暗的空間、粗大的柱子、砌筑中的墻體……雖然空間的想象令人崩潰,但這也為團隊提供了一次從“建筑學”角度來進行“室內空間實驗”的機會。2020年,“天府云城理想加”這一空間得以呈現,從空間問題的解決到空間體驗的設計,團隊完成了一次設計信念的踐行——勇敢的設計應解決問題,更應制造驚喜!
光能夠給地下空間,帶來最直接的愉悅,消除地下空間的壓抑感。同時,空間中的幾顆柱子,是空間歸納的最大難題,我們希望豎向承重構件在這個空間中被盡量弱化,甚至消失,空間可以被歸納成一個完整流動空間。透光軟膜的雕塑化運用,成為了激活這個地下空間的鑰匙。
拿到理想加整個500平米的空間時,路易斯·康提出的服務空間與被服務空間這一空間歸納邏輯本能地在腦海中浮現——?一片弧形界面:迎合有限的連續采光面并化解角落消極空間,通過對大小空間的有機整合自然形成服務與被服務空間,釋放完整界面提升空間利用率。
被服務空間中游離的三根柱子,通過雕塑化的建筑語言變身為線條硬朗、幾何形體豐富的傘蓋裝置,原本直白、游離的空間被這種適度擠壓的空間處理方式壓縮出了體積感、重量感,賦予空間最重要的張力。對機電設備、結構等綜合因素的統籌思考,確立了弧形呼吸墻與機電配合的系統性方案——一種策略性層級的解決方式。
對獨立辦公人群在空間中行為與心理需求的研究和認知,決定了大大小小具有包裹感的背靠區域空間的形成——?弧形界面、島式卡座、雕塑傘蓋彼此巧妙組合,滿足舒適度、安全感的同時,有效提升使用者的辦公效率。弧形界面的連貫展開、傘塔的非邊界式覆蓋,柔和串聯了不同功能區域的場所片段,產生連續又驚喜的節奏感。
白天明朗的“冷白光柱”變幻為傍晚溫吞的““暖調光線”——暗示著空間將從高效辦公模式進入洽談休閑模式。空間開始具備時間表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溫度。
分享文章,請標明來源: http://www.91huacai.com.cn/xuni/1073.html 免責聲明: 圖片內容來源網絡,本網站對作品圖片的版權未作證實,對作品的原創性、真實性不作保證,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如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電話聯系:400-035-0358 進行刪除.